透過繪製信箱地圖,我發現個體住戶與薄扶林村社區之間有一種特別的關係。散佈村落的信箱凝聚了住在不同地點,擁有不同文化背景、教育水平和技能的村民。“事件”與“物件”中間的牽連,啟發我設計了一個工具分享系統。透過管理一系列“物件”,這個系統就能反映“建造和維修薄扶林村”這個“事件”。
薄扶林村是長期在維修的。村名利用空餘時間去修補或者改建他們的房子,改善生活環境。建造和維修薄扶林村是大家關注的“事件”,但這種關注侷限於個體住戶。在這種情況,某些工具(“物件”)會被頻密使用,收損程度令人擔心。某些工具卻被置之高閣。這種情況是由於村名沒有意識到自己跟其他村名在同一個情況下,在相似的頻率使用同樣的工具。
這個分享計劃非常簡單,就是在村裡不同地點放置工具共用櫃,讓村民儲存和放置維修工具。工具和共用櫃成為了系統中流動的“物件”。透過觀察和使用這些工具櫃,一個圍繞著這個“事件”的關注小組會慢慢形成。把個體住戶擴展到村落,每個村民都能共用狀態良好的工具。“物件”(工具櫃)附近的空間也可以成為休憩和聚集區。新的社區空間就會形成。
[contextly_auto_sidebar id=”7nlBOtvkjo5tUfogZXAZkTmri75iFbmf”]